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不可思議的梵咒〈十九〉七佛滅罪真言

不可思議的梵咒〈十九〉七佛滅罪真言

文/心一居士

● 前言
戒律,對佛教徒,尤其是出家人而言,是思想和行為上的規範,在高道德標準的前提下,應該重如生命;但身處欲界,內外環境皆無清淨可言,業風又熾,業力隨時現前,一個不小心,腦子一不清楚,很容易就犯戒,犯了戒會怎樣呢?戒有輕重之分,常聽說的「四重五逆」,四重是「殺、盜、婬、妄」四大重罪,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五大不可恕,是俗稱的「斷頭罪」,足以墮無間地獄的;而此「四重五逆」又有分思想上和行為上的,行為上的自然不必說了,思想上的也是有罪,因為也會在識田中發生作用。如此說來實在太難了,連想一想都不可以,可是有時候思想也不好控制,情緒更不是思想管得了的,還有習慣性的不小心,也就是習性使然,犯了戒常常是事後才驚覺,並非故意而為之,何況凡夫俗體,未成仙成聖,總要有個辦法補救吧?不然誰還敢信佛教呀!那不是茅房裡打燈籠—找屎﹙死﹚嗎?是的,佛法沒那麼冷酷不通情理,佛陀更慈悲的開出藥方,以持誦〈七佛滅罪真言〉這個咒語來消除罪過。禪門收入早課十小咒中,列為第七個咒,每天清晨持一持誦一誦,有罪滅罪,無罪添福慧。

● 緣起

此咒出處計有:
東晉 北涼‧法眾譯《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卷第四》。
《大正藏》第二十一冊,第656頁。
 隋‧智者大師撰《方等三昧行法》。
《大正藏》第四十六冊, 第943頁。
 唐‧道世撰《法苑珠林‧卷八十六》。
《大正藏》第五十三冊,第914頁。

其中《大方等陀羅尼經》是此咒的主要出處,此經則是一部講保護行者的陀羅尼經典,在第四卷〈護戒分〉的經文中:文殊師利菩薩向佛陀請示,意謂佛陀住世時,若有弟子犯戒,尚有佛陀之羯磨懺悔法門為之救贖,但佛陀入寂後倘有犯戒者該如何因應?佛陀即說了〈七佛滅罪真言〉這個咒語,可以消除四重罪;不過也不是信口唸唸即可,還是有規矩的。首先必須「至心」,以此心唸誦一千四百遍,這樣算一次懺悔;還要請一位比丘作為證人,在佛前坦誠自己的罪過。如此勤懺歷經八十七日,基本上是可以消除罪過的;不過還有但書,如果經過了八十七日的勤懺,感覺上還定不下心來,不見覺知智慧,戒根還是不堅固,那就算了,誰也救不了了,這話夠重,聽了以後罪還沒被嚇消可就別再混了!

至於如何判別經此懺悔法門之驗效?經中則以夢境所見為憑,如夢見有師長手摩其頭,如夢見有父母、長老或有德之人,贈與飲食、衣服、臥具或湯藥;這就表示懺悔有成,其心已入清淨,並應即時向師父報告,說此罪咎已經滅除了。

以此懺悔法門而觀,從佛法唯識角度,以及人類的心智運作而言,其效果必然相當顯著。首先是面對過錯,這已是勇敢的行為,很多人的選擇可能是隱藏或逃避;其次是「發露」,自己說出來,坦白從寬,這更不容易,因為必須戰勝顏面問題、內心掙扎等許多心理因素;過了這兩關,後面就好辦多了,但也是考驗的開始。

日誦〈七佛滅罪真言〉一千四百遍,這倒不難,但有個人在旁邊監督著是有些尷尬,重點在於八十七日,這八十七日在心理上的轉折,外境的變化等,會起了什麼作用呢?以唯識的觀點來看,這顆種子在識田裡應該種得夠深了,也足以消除犯戒的負面愧疚;而在心理方面,時間和重複的運作,必會產生銘記的作用,所以佛陀直說「是諸戒根若不還生終無是處」、「若不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無是處」等預言。這也是佛法高明之處,先警告「若有惡律儀比丘毁四重禁,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然後提出補救之道,即是此懺悔良藥,這不是處罰而是救贖;事實上也是,人的心理很微妙,或者應說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人一旦犯了錯,或許能逃得過一時,但經過時間慢慢的發酵,悔恨就開始跑出來,然後佔據心頭影響生活,也因心理因素和業力果報造成種種的不順和災禍,此即是佛法之種子異熟果報之說,所以不必等到死後再淪落地獄,這種罪受已是人間地獄之苦了!然而將之宣洩出來,並作了補救償還措施,負擔卸了下來,心裡也就舒服了,不再受罪,罪自然也就消了。

最後的夢境顯示,應該也是極有可能和容易出現的,因為明示、暗示都那麼清楚了,又在急迫的預期心理下,強烈的意識力必使末那識加強運作,現世的事件尚存在阿賴耶識的淺層,要消除不會太難,且經過一些時日的「潜移默化」,總不能「終無是處」吧!佛陀真是偉大的心理醫師,將人的心理習性摸得一清二楚,加上慈悲的藥方,不但現世就滅罪消業,更挽救了生命和慧命,避免人間沈淪而害己害人。

以上是針對比丘犯四重禁的懺悔法門,另有比丘尼犯八重禁的九十七日懺悔法門,在家菩薩(受菩薩戒者) 的六十七日懺悔法門,以及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的四十七日懺悔法門,方式上大同小異,持誦咒語則各不相同(註) 。

從佛陀所宣說的經典,以及教育方式,比之現代的教育和人心,確實更進步且高明;記得兩三年前,我無意間在一所寺院裡聽到一段對話,那是幾個女眾竊竊私語的在議論一個比丘法師,其中的一句話是:「那個被虎仔咬去了啦!」(指犯婬戒)接著就是一陣哄堂大笑,當時聽了有些難過,這位法師我也熟識,就我的印象實在不敢相信。後來因緣際會得以了解事情的始末,原來這位法師雖犯了錯,但除了當事者二人外並沒有第三人知道,但他自己受不了良心譴責,主動向他的戒師發露求懺,解決了情事後閉關三年悔過;出關後不僅精進佛法,並積極任事,我所看到的是位佛學精湛且熱心開朗的好法師呀!怎會被說得如此不堪?何況事情也過去五、六年了!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我對這位師父益發尊敬,起碼他是位有勇氣和擔當的人,他沒有隱瞞,沒有一錯再錯,沒有逃避離單,也沒有還俗就情,他坦然面對,如法懺悔,改過向善,更加精進,我覺得他的現在心是高貴的,他的罪是除了,可笑復可悲的是別人還一直替他背著這個罪過,當笑話看的結果是自己再犯上好幾條戒。

還有我的一位居士「朋友」,我之所以稱作朋友,是因為他確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他曾經出家十年,他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下場是被迫還俗;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依然頂著個光頭,依然每日作功課,轉為居士身後,護法的工作沒少做過;他的梵唄唱得極好,音色優美厚實,可以媲美男高音,每有共修或法會,幾乎都是他在領唱,很多女居士崇拜他,常常聽到對他的讚美之詞,但也常聽到這麼一句:「要是你不還俗就好了!」這不是廢話?不是在傷口上灑鹽嗎?雖然我相信這是真心的惋惜,但當初是怎麼一回事?佛陀的教育是這樣的嗎?佛法講平等,而人們心中的平等又是什麼?佛法的平等包括罪和業,佛陀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人而不是聖人,人會犯錯,犯錯者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犯錯者需要的是自新,通過懺悔自新的儀式消除這個罪過,然後恢復原狀,回到清淨的修行,人人都有這樣的觀念,人人都以犯錯者為惕,而不是記住那個錯;可是現代教育下的人心,是人人想消自己的罪,却忘不了別人的罪,用這樣的心來修行,能修出什麼成果?佛陀入寂前留下「以戒為師」的遺言,他為什麼不說以「戒律」為師呢?「戒」和「戒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戒」涵蓋戒律,但戒律只是條文,戒却是心、自性;戒是警覺、覺知,是約束自己,不是約束別人和記得別人的錯,他山之石是為己用,而不是背負著他山之石來累死自己。

● 七佛
〈七佛滅罪真言〉為過去七佛所宣說,此七佛是包含釋迦牟尼佛向前推的七尊佛,佛教的時間觀是以「劫」為單位,梵音「嘎了吧」,一個大劫等於四中劫,一個中劫等於二十小劫,一小劫是一千六百七十九萬八千年,一大劫就是十三億四千三百八十四萬年。我們現在所處的劫,名為「賢劫」,上一個劫是「莊嚴劫」,下一個劫是「星宿劫」。每一個大劫都有一千尊佛出世,七佛是賢劫出世的最前四尊佛,加上莊嚴劫出世的最後三尊佛,合計七尊稱過去七佛,莊嚴劫三佛是:毘婆尸佛、尸棄佛和毗舍浮佛;賢劫四佛是: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

此咒既為過去七佛所宣說,可見是佛佛相傳,又經佛佛累證,其功德力無庸置疑,此懺悔法門方便殊勝,咒語也簡短易學,咒義更是直接了當;人既未達聖賢,罪過難免,得此咒滅罪安心,修行之路也更順暢。因此,除了早課每日必誦,也有宗派將《七佛滅罪真言》作為補闕真言使用。

(七佛滅罪真言咒輪/心一居士。)


● 七佛滅罪真言
漢譯古音(課誦本選用):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訶
漢譯古音(大正藏版):
離婆離婆諦  仇呵仇呵帝  陀羅離帝  尼呵羅帝
毘摩離帝  莎呵

● 梵音新譯:
離巴離巴○帝  古哈古哈○帝  打ㄖㄚ ㄖ一○帝  你哈ㄖㄚ○帝
○為麻ㄖ一○帝  瑪哈嘎○帝  基的哩嘎ㄖㄟ  史哇哈
註:○帝、○為 等加圈字為台語發音。ㄖㄚ、ㄖ一、ㄖㄟ等,為連音。

● 本咒釋義:

  1. 離巴離巴○帝:離:畏縮、藏匿、耽愛、抱住或摟住、躺在(床上) 、被…吸收、在…之中。  巴:罪。
  2. 離剝:污染、玷汙、冒瀆、使不潔。○帝:你、汝。
  3. 古哈古哈○帝:古哈:詭詐、欺瞞、詐騙、邪惑、諂諛。
  4. 打ㄖㄚ ㄖ一○帝:打ㄖㄚ:穿越、貫通、救濟、保護。
  5. ㄖ一:分離、解放。
  6. 你哈ㄖㄚ○帝:你哈:殺戮、殺害、破壞。
  7. ㄖㄚ○帝:沈迷於…,獻身於…,性交,性的享樂、愛樂、塵愛、染著。
  8. 為麻ㄖ一○帝:○為麻:莫作、免於迷失、使不發情。
  9. 瑪哈嘎○帝:瑪哈:大、巨大。
  10. 嘎○帝:陷入…、死亡、喪失、趣往、過去。
  11. 基的哩嘎ㄖㄟ:基:戰勝、降伏、調伏、克制。
  12. 的哩:恭敬、尊崇。
  13. 嘎ㄖㄟ:增長、生、作;光線、(妙) 光明。
  14. 史哇哈:賜福,祝福,安定,圓滿,成就,祈禱結語。

● 依咒義祈請文
染污不潔的〈者〉  詐騙欺瞞的〈者〉  殺戮淫慾的〈者〉
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者   凡此之罪
經由此呪此法降伏其惡
經由此呪此法得大救濟
經由此呪此法絕不重作
生恭敬心重見妙光明  圓滿成就

● 後記   戒慎恐懼
年輕時心高氣傲,不知天高地厚,不信諸佛菩薩,也無懼於鬼神羅刹,敢胡言亂語,肆意冒犯,毫無恭敬,幸好靈界的朋友不跟我一般見識,也不計較,沒來找麻煩。三十多歲時事業如日中天,更加不可一世,此時出現一位長者,跟我說佛法,我心中只有開疆闢土和唯利是圖,那來我佛慈悲?自然嗤之以鼻,長者無奈,留下一句話:「你別不信,時候到了你就知道。」

四十多歲以後,歷練多了,心性算是有些轉變,因緣也開始成熟,有機會接觸佛法,但心魔障礙又來了,我一聽說皈依佛法得受五戒,心裡馬上反彈,這五戒中的「殺、盜」二戒合情合理,自認也不會犯,「淫、妄、酒」就沒把握了,尤其是「酒」戒,未免也管太多了吧!信歸信,堅不受戒。

五十多歲開始,或許真的時候到了,有一天我見到了梵字就會寫了,也喜歡寫,寫著寫著寫了一年,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腦中就有一些聲音,常常告訴我一些道理,一些法的運用,衪跟我說,戒不是束縛,是偉大而慈悲的保護傘。

祂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是確確實實的事情,人的精神機制,就是由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所組成。意識負責學習、思考與領悟,並將所得教導末那識;末那識沒有思考和判斷的功能,也無是非善惡的區分,接受來自意識和阿賴耶識的指令行事,負責執行,能力是無所不能;阿賴耶識主要工作是儲存記憶,每一分每一秒所發生的事情,意識產生的念頭,阿賴耶識都會忠實的記錄和存檔,而這些資料不是只有今生,累世以來全部都存在,阿賴耶識同時要配合意識產生的念頭,提供相關數據,整合評斷後再交給末那識執行;評斷方式則是以正(陽)負(陰) 能量相抵的結果為依據。

舉例來說,我有強烈的意願想中樂透彩,這個訊息傳達給末那識和阿賴耶識以後,阿賴耶識立即調出我的福報指數,如果我的福報指數是負,且大於中獎意願的正,則阿賴耶識給末那識的指示是負,末那識則執行帶我去買一張不會中獎的彩券。反之,若是福報指數是很高的正,那大正再加正,末那識則執行我心所想,促成此事。又比如我很討厭一個人,決定要整他,這個訊息經阿賴耶識即時整合我和此人累世的淵源,評斷結果,我累世都對不起這個人,所以是負,原本這念頭就是負的,累世積分更是負的,加總的結果,末那識則是以我不但整不到他,反因此舉而倒楣招禍的結果執行。所以為什麼說不要隨便起心動念,以及惡念招禍的可怕。真的連想想都不可以,若真的做了,那就等待自食惡果吧!但有時候某些想法是不由自主的,或者實在氣昏了頭而心生惡念,這又如何補救?很簡單,唯懺悔而已,再傳送一個正面的念頭,即可消除此惡念,若加上祝福或持咒迴向則更佳。〔上述之正(陽)負(陰) 能量相抵並非功過相抵,功過是無法相抵的。〕

了解了這個機制運作,就知道「戒」的重要性了,因為有了一個思考和行事的準則,可是也不需要矯枉過正,把自己完全綁死,處處疑神疑鬼的把自己弄成神經病,妨害了靈性自由的本質,到後來末那識依著這個習性行事,自己就變成怪人了;也不要用放大鏡去檢視別人守戒的嚴疏,除非自己的正量夠強,否則有形的狀況是討人厭,無形的部分則是介入他人因果,吃力不討好,說不定還惹上麻煩。受戒是必須的,那是給自己一個方向,但知戒和守戒才是根本;曾見過一位師姊,總喜歡留意別人手臂上有無戒疤,以此來衡量修行好壞,真讓她背背菩薩戒,恐怕也背不上幾條!戒疤只是標誌,如同座右銘用來提醒自己,如果沒有烙在心上也不過是裝飾而已,受戒容易,知戒和守戒才是真功夫。

以上所言,不過是這位天人師教導我的一些小片斷,祂給我的訊息僅止於法和知見,多希望能給我一些預言或中獎號碼之類的呀!唉!真是積習難返,才說得冠冕堂皇馬上就露餡!如今我的生命即將走向一甲子,進入耳順之年但願多少也能再有一些長進。

● 附註

比丘尼之滅罪真言
阿隸離婆其羅帝  羅帝婆  摩羅帝  阿摩羅帝  莎訶

在家菩薩(受菩薩戒者) 之滅罪真言 
婆羅隸  仇那羅隸  阿難羅隸  其那羅隸  伽那隸  
阿隸那隸  阿帝那隸  阿帝那隸  莎訶

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之滅罪真言
伊伽羅帝  慕伽羅帝  阿帝摩羅帝  郁伽羅帝  婆羅帝
婆座羅蝎帝  座羅蝎帝  豆羅奢蝎帝  毘奢蝎帝
離婆蝎帝  婆羅隸阿隸  其羅隸阿隸  持羅隸阿隸
其蘭隸阿隸  提蘭隸阿隸  毘羅阿隸  阿隸

歡迎轉載功德無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