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不可思議的梵咒〈十五〉續 • 準提

文/心一居士

准提觀音在密教六觀音中,是「人道觀音」,也就是人道的守護和觀察者,〈准提咒〉是十小咒中的第四個咒,從排列順序上來看,算是回歸到基本面了;〈准提咒〉又稱為「滿願咒」,准提觀音是滿願菩薩,滿的是圓滿人間行的願。

佛教傳說(阿含經) ,人類的起源是由光音天下生來的,所以人類皆俱有天人的特質,也就是天德和善根。佛陀說:「人身難得」,為何人身難得?因為六道眾生之中,唯有人道可成佛;為何人道可成佛?天道者,德深福厚,逸樂得享,少有修行;阿修羅道者,有天之福無天之德,嗔心好鬥,難入修行;畜生道者,果報愚痴,無修行能力;餓鬼道和地獄道就更不用談了,唯有人道,苦樂參半,有智慧能力,具善根,可修道成佛。再從「識」的角度來看,天、阿修羅、餓鬼和地獄道者皆是靈體,只有末那(第七)識和阿賴耶(第八)識的存在,而人和畜生是有形體的,也多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阿賴耶識的作用是紀錄和儲存(累世種種) ,末那識則負責執行阿賴耶識的儲存紀錄,此二識均無分辨善惡的作用;眼、耳、鼻具接收訊息的功能,舌與身除了接收訊息,更具傳遞訊息的功能;但決策部分則完全由「意」來掌握,「意」有分辨和表達善惡的作用,舌和身即是執行善與惡的工具;所以說「萬法唯心」,心跟念就是意的型態。畜生雖有六識,但意識不發達,也無法分辨和執行善惡行為。人則六根俱全,念善念惡,行善行惡皆能隨心。佛菩薩的境界是全善的,也就是說成佛必達全善的境界,人有完全的能力修至此境界,所以「人身難得」,難得此「意識」之發達。因此,縱然天人福厚,欲成佛成聖,仍得過人道這一關,因而從光音天下生為人應該也是這個道理。

然而,知之容易行之難,人道這一關可沒那麼好過,《阿含經》載,光音天人下生地球時,因貪地球上的醇美甘泉,多食而失神足、天衣;原本開口發光傳遞訊息和他心通的能力也喪失了,完全被地球的「凡」境給同化了,本具光明純真的根性逐漸消失;繼之貪、嗔、痴•••等煩惱升起,而有了意識的作用,這說明了地球這樣的「凡」境特性,也就是物質和物欲的誘惑,從人類茹毛飲血至今,致力發展的不都是物質文明嗎?這樣的環境基本上是不利於修行返璞歸真的,於是一世又一世,輪迴再輪迴,成不了佛也歸不了鄉。天人被環境同化成凡人,具備凡人的劣根性,又歷經輪迴,累世中不論造作善惡,一點一滴皆存記在阿賴耶識中形成了業,末那識就必須去處理這些業,也就有因緣果報的現象,此現象如果任其循環下去,則沒完沒了,永世不得超「升」。幸好我們還有一個亦正亦邪的「意識」,「意識」雖不能抹去阿賴耶識的紀錄,但可以改變末那識的執行方式,那就是依佛法的修行。

二十多年前,我陪朋友出庭,那是件民事案件,主審法官非常仁慈,不過他顯然更適合當老師,他不太問案情,只顧說教,論述又臭又長,最後是達成當庭和解;不知是他的諄諄善誘打動人心,還是被他煩到不得不和解,但他有幾句話倒是令我印象深刻,猶記至今。他說:「法庭相見皆因不圓滿,凡事圓滿必無紛爭,今日的結局算是有小小的圓滿,你們應當思索做人處事如何圓滿,今日的教訓就有天大的價值。」這結語鏗鏘有力,過去我僅知做人處事但憑良心,是否圓滿則看造化,但這席話彷彿開啟了我對圓滿思考進一步的概念。

心源老師在教咒時也非常強調圓滿的概念,她認為消業不是誦經持咒就可以完全達到目的,必須同時訓練和觀想自己有著圓滿的心。惡業的形成,生死海中不斷的輪迴,都因不圓滿所致,累世的不圓滿已無從改變,但懂得這個道理以後,可以追求今生的圓滿,所謂的圓滿就是凡事接受,凡事無所憎恨厭惡,心中不留外境的痕跡,久而久之心必清淨,清淨的心可影響末那識的風格和運作,進而改變阿賴耶識中的業力種子,產生轉化的功能,這是消業的秘訣,加上咒力的功德,欲圓滿此生應該也非難事,但心態若不對,恐怕就如同對抗地心引力一般的困難了! 

花了這麼多篇幅來解說這些觀念,似乎和本文主題沒有太大關係,其實大有關係,因為就在解釋「准提」,《准提法》的精神就是圓滿,《准提法》的觀想是又圓又大的「心月輪」;壇城則是圓圓的「准提鏡」,鏡裡圓圓的「咒輪」,這都是圓滿的象徵。〈准提咒〉又叫「滿願咒」。「願」,不外世間和出世間,世間願不外滿足精神和物質,出世間則是成就佛道。世間之願若不能滿足,則難成出世間的佛道,怎麼說呢?「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薄福惡業眾生,即入准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羅尼法》。」這是《准提陀羅尼經》的開宗明義,即是為人道而說,經中諸法,包羅世間種種福報事,舉凡功名利祿、資糧財富、治病延命、排難解困、滅罪消業、姻緣和合、求子安產、趨吉避凶等,無一不缺。息(息災) 、增(增益) 、懷(敬愛) 、誅(降伏) 等法更是明確詳盡。

為什麼要滿足世間之願呢?那不都是「欲」嗎?曾有學員問心源老師:「學佛不是為了脫生了死嗎?應求四大皆空吧!為何妳教的密法儘是些榮華富貴,袪病延年之道呢?」這個問題問得好,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我們是人,住在地球,是在欲界的底層(下界) ,我們接觸到的水土環境、氛圍等都是「欲」,意識中也是「欲」的成分,要改變這樣的「本質」,不是用困難二字可以形容,那是在對抗地心引力。真正修道有成,本質改變,是可以飛昇到空中的,而我們可能連思想的昇華都沒有!針對這樣的現實,全知全能的佛當然不會緣木求魚,所以佛法是「疏導」之法,密法更是「疏導之應用」。 

有人用「壓制」的思維誤判佛法,那只會越修越沈重。前述的「今生之圓滿」的重要性即在此,只要我們在離開這個世間,這個軀體前的最後一個念是滿意的、歡喜的、無憾的,那這一世就沒白來,那表示今生的圓滿,也表示往生善處,要達到這樣的結果是很不容易的,必須心中無恨無怨無憾,也無喪失心智,這不是懂得道理就可以的,而是要為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長期的生活其中,成為自然的事情。就以六道來比喻,如果生活得像畜生、餓鬼、地獄一般,心中能無恨無怨無憾嗎?還會信佛向道嗎?還可修行全道嗎?所以要滿足欲,所以密法有很大的部分是在滿足欲,同時解決欲,也令人懂得知足和節制,世出世間都兼具,這就是疏導之法。

《准提法》就是這個理念的代表,唐密尊《准提法》為「獨部」,總攝二十五部,總含一切諸真言,是神咒之王。何謂二十五部?藏經言密咒概分五部:一、佛部,即諸佛真言。二、蓮華部,即諸菩薩真言。三、金剛部,即諸金剛明王真言。四、寶部,即諸天真言。五、羯磨部,即諸鬼神真言。這五部中每部又包含五部,共計二十五部。而〈准提咒〉不在其中,故稱「獨部」,此獨部總攝二十五部;簡單的說就是〈准提咒〉可攝受任何咒,取代任何咒。所以,在修法持咒的場合,遇到不會持的咒,可以持〈准提咒〉,不會結的印,可以結准提印,功德是相同的。此咒本具足圓滿,而能滿眾願。    

〈准提咒〉為何會如此殊勝呢?除了上述,陀羅尼經、獨部別行,以及許多論述、資料,都已有相當詳細的說明外,咒語的本身就已透露了玄機,此玄機就在咒心「唵(嗡) 折戾(佳磊) 主戾(揪磊) 準提(尊爹) 娑婆訶(史哇哈)」的主戾(揪磊)這句。主戾(揪磊) 意為「剃髮儀式」(請參閱慈雲雜誌四四三期第四十九頁准提篇,在此恕不作贅述。) 剃髮即是出家之意,「出家」,在我的認知,絕不是看破紅塵,那是極其莊嚴神聖的事,不但是決心,更是毅力,要做到忍人之所不能忍,苦人之所不能苦。出了家叫沙彌,只能算實習生,必須受三壇大戒成為比丘或比丘尼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三壇大戒又叫具足戒,是具足圓滿,也就是面面俱到的意思,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戒律,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律,那豈是常人能辦得到,所以也稱高僧大德為「上人」,別以為出了家就是上人,那可得從「下人」做起。佛教三寶,僧寶是其一,沒有殊勝因緣遑論出家。但每天誦〈准提咒〉,每天就會現出家相,更殊勝的是由准提佛母親自來圓頂。就我所知,文山准提精舍住持何承靖老師,還有心源老師,她們都是在家居士,日日都持〈准提咒〉,然後就淫慾全消,戒體清淨,一心梵行。所以佛母多高明呀!表面上說「作此法不簡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飲酒、食肉、有妻子,不簡淨穢,但依我法,無不成就。」實際上咒一持,一個個頭都給剃了,日久功深,當然無不成就了。

當我意外的發現准提咒這個「剃髮儀式」的秘密以後,再修《准提法》時,從頭到尾淚流滿面,也不知那來那麼多淚水,衣襟濕了一大片還不能自已,但沒有激動感,內心非常平靜,非常舒服,是一種很暢快滿足的覺受,這種感覺記得小時候好像曾有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